吴月娘
《金瓶梅》里,穿红袄的女子还有宋蕙莲,第一次与西门庆见面,她“身上穿着红绸对襟袄,紫绢裙子”。红色和紫色原本难以搭配,敢于如此“胡乱穿衣”的女子,想来应该有过人姿色,要不然也不会让西门庆一见留意。她原本是仆妇的身份,仗着年轻貌美,心高气傲,期盼以美貌换来在西门大宅的荣华富贵。卿本佳人,怎奈西门庆从来都不是重情重义之人,宋蕙莲最终被西门庆逼迫自杀,身死名裂,累及家人,可惜了那红袄紫裙的风流。
《金瓶梅》的高妙之处,在于生动地勾画出了中国传统社会里真实生活着的小人物,他们不怎么理会朝廷和圣人的教谕,只根据本能行事,无所顾忌,毫无羞耻,西门庆就是最典型者。他喜欢热情奔放的女人,相中了另类的王六儿。王六儿“上穿着紫绫袄儿玄色缎金比甲,玉色裙子下边显着趫趫的两只脚儿。生的长挑身材,紫膛色瓜子脸”,紫膛色的脸庞和紫色的袄儿,作者通过颜色含蓄地传递出了一些信息。紫色,在中国文化里,是和正色相辅的杂色。《论语》里说“恶紫之夺朱也”,以颜色之分强调礼教秩序。王六儿和她的丈夫韩道国是一对奇怪的夫妻,韩道国靠着妻子吃软饭,经常扮演皮条客,为王六儿拉来些富人客户,他时刻放在心上的事情,就是趁着老婆姿色未衰,赶紧捞钱。为挣钱谋利,王六儿在男人面前谄媚入骨,无所不用其极,这种“低到尘埃里”的姿态,恰恰合了西门庆的口味。西门庆恋上了王六儿,整日整夜不着家,将家里的娇妻美妾冷落在一旁,导致家反宅乱。“恶紫之夺朱”——男人迷恋家外女性,将妻妾置之不顾,破坏了家庭的伦理秩序。这是作者极力反对的,也是他将紫袄归于王六儿的隐含之意。
西门庆
西门大宅里,女人们之间的关系无比微妙,她们的衣着,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号,隐晦地透露出笑容之下的争斗。第四十六回里写了这么一件事情:众人在外听赏戏曲,天寒下雪,吴月娘吩咐仆人回家去取各人的皮袄,三房娘子孟玉楼提醒道:“刚才短了一句话,不该教他拿俺每的,他五娘没皮袄,只取姐姐的来罢。”吴月娘很快接口说:“怎的没有?还有当的人家一件皮袄,取来与六姐穿就是了。”这里提到的“五娘”“六姐”都是同一个人——大名鼎鼎的潘金莲,她凭着美貌和伶俐牢牢地把住了西门庆,在家里呼风唤雨。对她的张扬和放肆,其他几位娘子,态度不一,李瓶儿性格绵软,对她避而远之;孟玉楼不得西门庆欢心,却喜爱潘金莲的聪慧,对她多有维护;正房吴月娘则面上客气,私下挤兑。几房小妾们来路不同,手头都有些家私,置办了皮袄不时炫耀,只有潘金莲出身低贱,只能靠家主的赏赐装扮一下,也不怎么济事,在这样的场合就显出寒酸的底色来了。作为主母的吴月娘想必是痛快的,没有女人会心甘情愿地看着丈夫走进一房房小妾的房中,对于西门庆的爱妾们,情感上她憎恶无比,但理智提醒她,要拿出主母的气度和宽容。每每,她好不容易将心头的厌恨压下了,偏偏那不知趣的潘金莲,一再生事,屡屡挑战她的底线,她只能忍,选择在合适的场合敲打、告诫潘金莲,不要忘记了自己身份,做人做事要有分寸。只是那潘金莲心高气傲,时时惦记着要出人一头。这不,一样的姐妹,人人都有皮袄,吴月娘却要把别人典当在西门家的皮袄拿给她,明摆着给她难堪,于是潘金莲发话道:“姐姐,不要取去,我不穿皮袄,教他家里捎了我的披袄子来罢。人家当的,好也歹也,黄狗皮也似的,穿在身上,教人笑话,也不长久,后还赎的去了。”出身贫贱是她心里的一根刺,但生性好强的她不能容忍别人公开打脸,宁可受冻,也不能忍受这带着轻蔑和屈辱的赏赐。吴月娘不理会她,皮袄拿来了,接下来的一场对话更是精彩纷呈:
吴大妗子灯下观看,说道:“好一件皮袄。五娘,你怎的说他不好,说是黄狗皮。那里有恁黄狗皮,与我一件穿也罢了。”月娘道:“新新的皮袄儿,只是面前歇胸旧了些儿。到明日,从新换两个遍地金歇胸,就好了。孟玉楼拿过来,与金莲戏道:“我儿,你过来,你穿上这黄狗皮,娘与你试试看好不好。”金莲道:“有本事到明日问汉子要一件穿,也不枉的。平白拾人家旧皮袄披在身上做甚么!”玉楼戏道:“好个不认业的,人家有这一件皮袄,穿在身上念佛。”于是替他穿上。见宽宽大大,金莲才不言语。
吴大妗子是吴月娘的嫂子,话里话外,自然是顺着月娘的语气。孟玉楼看她们说话像参禅,隐透着机锋,赶忙来打圆场。眼看众人都给她陪小心,潘金莲才把这口气给忍下去,不过还是撂下一句狠话,“有本事到明日问汉子要一件穿”。 对自己的女性魅力充满了自信和骄傲,对月娘的反击含蓄而有力,这才是她的本性:伶俐、自信、聪慧,只要是想得到的,就一定全力争取。这件事情过去了,两个人心里都埋下了不和的种子。后来,李瓶儿身故,潘金莲撒娇装痴让西门庆答应将李瓶儿的貂鼠皮袄拿给她,这惹得吴月娘大怒,两人撕破面皮,唇枪舌剑地大吵一架,最后以潘金莲的失败告终。原因很简单:吴月娘有了身孕,西门庆为子嗣计,不得不按捺住潘金莲,安抚吴月娘。潘金莲过高地估算了自己的筹码,她以为凭姿色可以横扫一切,但西门庆毕竟不是那种简单的酒色之徒,他的世界很大,与功名利禄、家族子嗣相比,女人只占到很小的比例。
潘金莲
潘金莲凭借原始的性魅力固然可以在西门大院里一时风头无两,但如果想要挑战最坚固的儒家伦理秩序,等待她的只会是失败。
- 全文完 -
摘自《湮没的时尚:云想衣裳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17年2月
本文作者
李汇群
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,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北京曹雪芹学会《品红》课程主讲嘉宾。著有《湮没的时尚:云想衣裳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)、《闺阁与画舫: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江南文人和女性研究》(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)等著作。
本文章由京师文会出品,转载需同意
WEN
HUI
jingshiwenhui
➰
顾问
主编
图文编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